摘要:
發動機智能冷卻技術是發改委《國家重點節能技術推廣目錄》第六批推薦技術,詳細情況可以查看發改委網站。作為國家級推廣技術,所有入選的技術都要經過專家論證和審核,擁有詳細技術數據。下面是發動機智能冷卻技術詳細的過審技術報告。
一、技術名稱:發動機智能冷卻技術
二、技術所屬領域及適用范圍:適用于各類商用車輛(客車、卡車等)和工程機械
三、與該技術相關的能耗及碳排放現狀
由于冷卻系統對于發動機的動力性、經濟性、可靠性具有綜合性的影響,發動機智能冷卻技術作為傳統冷卻系統的升級換代新技術,不僅有效提升了發動機的性能、降低了燃料消耗、污染排放總量和噪聲,而且具有成本低、效益好、安全可靠等優勢,因此必將得到廣泛推廣應用。
四、技術內容
1.技術原理
傳統冷卻系統的“非溫控”、“非按需散熱”、“非獨立換熱器”等三個“三非”主要特點,是商用車輛燃耗高的主要原因。發動機智能冷卻系統優化節能技術模擬了發動機臺架實驗工況的水、氣溫度條件,將臺架試驗時的良好條件“移植”到整車,使發動機在整車上得到良好應用。同時,采用了低能耗的新型驅動管理技術,綜合降低了燃耗。
2.關鍵技術
(1)冷卻系統的產品架構設計技術,解決了困擾商用車冷卻系統設計的“二元換熱”理論數學模型問題。
(2)將發動機臺架試驗工況理想狀態,成功“移植”于整車使用,整車維持最佳水、氣溫度,提高發動機熱效。
(3)先進的冷卻系統設計架構、實時溫度控制策略和獨立換熱器布置型式。
(4)全數字化、閉環式的電控系統控制設計方案,“PWM”脈寬調制波變頻控制技術、數字化傳感技術、“AVF”直流變頻、變壓、變流等變控技術。溫控方式ECU化、變頻化、實時化、恒溫化。
(5)專用高效換熱器設計技術。
3.工藝流程
五、主要技術指標
發動機智能冷卻技術的冷卻功率消耗,僅占發動機的有效功率的比率約為2%,功率消耗降低了80%。對應于整車的燃料消耗降低率為≥5%。
六、技術鑒定、獲獎情況及應用現狀
2012年3月14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受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委托,組織召開對ATS技術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成果鑒定”會議,由方茂東、王秉剛、陳全世等九位著名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ATS技術“總體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
2009年,獲“影響中國客車業?2009年度中國客車技術應用創新貢獻獎”
2011年,獲“2011第六屆中國國際客車大賽?中國客車零部件技術創新獎”
2011年,獲“中國客車零部件創新獎”
七、典型應用案例
應用單位:北京公交集團
技術提供單位:蘇州工業園區驛力機車科技有限公司
建設規模:1000臺公交車。主要技改內容:通過在用車技術改造和更新車標配,在公交車裝配采用發動機智能冷卻技術的冷卻裝置。目前已經實施的情況:2009年在用車進小批量技改換裝,一種車型換裝發動機智能冷卻技術的設備;2010年技改換裝量72臺,三種車型換裝發動機智能冷卻技術的設備;2011年技改換裝量612臺,采購新車標配290臺,共八種車型換裝發動機智能冷卻技術的設備。建設期:2年。項目投資總額1025.8萬元,年節能量為1998噸標準煤,年節能經濟效益約829.6萬元,投資回收期約14個月。
八、推廣前景及節能減排潛力
預計未來5年,該技術在行業內的推廣潛力可達到55%,預計總投入600000萬元,年節能能力141.37萬tce/a,二氧化碳減排能力373.22萬tCO2/a。
編后語:
發改委明確推廣的節能技術,至少說明了兩點:一是該技術具有可行性可信性,二是該技術的確能節約能耗。
發動機智能冷卻系統就是基于發動機智能冷卻技術研發的新型發動機冷卻系統。除了北京公交集團以外,目前驛力發動機智能冷卻系統已經批量于全國大部分公交公司,市場包郵量超過10萬臺,在國家交通領域節能減排做出了重要貢獻。